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正文

场馆里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开展教学

发布时间:2025-10-11发布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阅读次数:

2025年9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前往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开展场馆教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讲授,让师生们深刻感受红色文化,传承渡江精神。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以 横渡为魂,串联起伟人壮举、城市传承与精神赓续,是武汉独有的精神地标。师生们首先来到序厅,被环形墙体上的巨幅油画《万里长江横渡》所震撼。这幅由鲁迅美术学院团队耗时两年创作的作品,生动再现了1958 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后上岸的瞬间,让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的豪迈从诗句里 “活” 了过来。

“情系长江” 展厅,师生们了解了长江治理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工程。毛主席关注长江治理的手稿复印件、硅胶场景模型再现毛主席听取长江治理规划汇报等展品,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长江安澜的重视。此外,南水北调工程模型、武汉长江大桥模型等也展示了我国在水利工程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伟大成就。

“大江弄潮” 展厅则充满了渡江节的热烈氛围。近千个姿态各异的泥塑小人组成的微缩景观,以及历届横渡长江的精彩照片,展现了武汉渡江节的历史变迁和群众参与的热情。在这里,师生们还了解了长江志愿队的故事,被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此次场馆教学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瑾老师和杨再东老师还进行了现场讲授。他们结合博物馆的展品和历史背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渡江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师生们深刻领会“挑战自我、为国担当” 的红色精神,并将其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参与活动的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场馆教学,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武汉与长江的深厚情谊,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渡江精神的魅力。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渡江精神,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瑾副院长表示,此次博物馆教学正是我院践行 “大思政课” 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馆内 “横渡精神”“工程报国” 等红色资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长江治理、桥梁建设、志愿奉献等更多本土红色思政元素,进一步打通 “思政小课堂” 与 “社会大课堂” 的壁垒,让学生在实地感悟中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撰稿:杨再东

审稿: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