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机构  > 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教研室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暨表彰大会

发布时间:2025-09-27发布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9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启航杯”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分享暨颁奖仪式在学院会议室圆满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瑾、各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及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参会,会议由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教研室副主任黄珊珊主持。

张瑾副院长表示,思政课社会实践是思政课的必要组成、重要环节和有效延伸,是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平台。学院高度重视并具体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利用寒暑期组建学生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考察调研并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实践团队。

分享环节,“楚韵新声队”实践队跨区域襄阳及荆门两地历史建筑群和非遗记忆、区域文化生态联合调研,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表达与可持续传承模式,为中部地区文化资源整合、非遗活态化、青年文化认同提供实证数据与针对性建议,用青春之力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表达与可持续传承模式。“非遗琴戏新韵探研实践队” 源于对家乡国家级非遗崇阳提琴戏的情感,聚焦“非遗活化”确立调研选题,从文化馆里看崇阳提琴戏、从戏曲基地里看崇阳提琴戏、从问卷里看崇阳提琴戏现状及发展机遇,引发了一场关于地方非遗传承的广泛社会关注,唤起本地居民对提琴戏的文化记忆与自豪感。“松石重访-振兴序章“调研队聚焦松石新交易中心,对比新旧市场差异,探究政策支持、技术赋能、模式创新下的发展成效,为绿松石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提供实践依据,助力乡村振兴。计科(华为)2303班黄敬轩走访民营企业,调查其进出口贸易受影响情况及战略调整,深化对国际经济与企业实践的认知,打通理论与现实的链接,引导青年学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亲身参与中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编导2303叶羚聚焦闽南蔡氏漆线雕非遗,分析漆线雕现状与核心问题,提出政校企联动建议、以实践调研驱动文化传承创新,以专业优势赋能非遗文化传播。每一支实践队伍皆独具特色、熠熠生辉。从精准聚焦的实践主题出发,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时代意义与社会价值;沿着实践过程的脉络,细腻描绘每一步的探索与尝试,展现团队成员脚踏实地、勇于突破的精神风貌


颁奖环节,指导教师对各实践团队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给汇报学生颁奖,希望同学们以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为契机,相互学习,彼此赋能。


总结环节,教研室副主任黄珊珊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表示会以这次成果展示为崭新的起点,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广袤大地,以敏锐的视角、真挚的情怀去了解国情民情,进而开展更为扎实、深入、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未来,学院将会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抓手,持续推动“大思政课”走向基层、走向生活,推动青年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本领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供稿:黄珊珊

审稿:石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