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教〔2018〕8号(关于开展2018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3-28发布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阅读次数:
全校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决定开展2018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推荐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依据及范围
依照《武昌首义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院教〔2016〕67号),对参与申报的全部项目进行校内统一评审,公平竞争,按照立项评审名次择优推荐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立项范围参照《武昌首义学院2018年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见附件)。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组应有合理的年龄、学缘和职称结构,倡导和鼓励跨学科、跨学院(部)联合申报。省级教研教改项目主持人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2.项目申请人原则上只能牵头申报一项教学研究项目;往年已批准立项且研究工作尚未结束的,应集中精力完成现有项目的研究,本次不得申报该类项目。
3.研究成果要有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三、立项原则
本次申报学校重点支持以下类型的教研教改项目:
1.结合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主题,鼓励非试点专业(课程)大力开展基于能力导向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等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中进行探索与实践;
2.传统精品、优质课程转型升级,借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
3.新工科、新商科理论与实践研究;
4.主动适应新工科、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发展需求,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5.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探索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创新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的工作机制;
6.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在实践类课程教学与改革、学科竞赛组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新探索、新改革;
7.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风、考风及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8.对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及申报年度省质量工程项目有突出支撑作用的其他教研教改项目。
四、推荐名额及工作要求
(一)推荐名额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推荐1-2项,其他教学单位推荐2-3项。推荐名单请排序上报。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教学单位可适当增加1项。
(二)工作要求
1.各单位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各学科专业发展建设的需要,理清思路,选择重点,组织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并经本单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初评后,择优推荐参加学校立项评审。
2.项目申请人填写《武昌首义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请自行在教务处网页“表格下载”栏下载),各单位的立项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3份)及电子档请于5月18日前报送教务处教研科204办公室刘洋,联系电话:88426440,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附件:武昌首义学院2018年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武昌首义学院
2018年3月23日
附件:
武昌首义学院2018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为加强对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的宏观指导,提高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的整体水平,特制订本指南。本指南的研究内容不是具体的项目名称,申请人可在本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申报项目。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1.结合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探索按照OBE模式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研究;
2.适应新工科、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二、专业建设
1.与区域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集群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2.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3.紧缺专业和新办专业建设研究;
4.符合湖北、区域、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优化研究;
5.适应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产业集群需求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
三、课程建设
1.基于OBE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考核方式改革及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突显专业特色的课程群建设研究;
3.基于行业企业需求,以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及体系研究;
4.服务地方经济,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研究,包括创新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
5.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1)促进传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开发符合我校实际的MOOC、SPOC课程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2)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优质资源共享课程、MOOC课程等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服务教学、应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及构建共享平台的管理机制研究;
6.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以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实践类课程建设研究;
7.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探索研究构建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开发、教材研发等;
8.高等学校课程的准入、建设、评价与淘汰机制研究。
四、新工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新经济背景下,面向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面向新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未来的新兴工科专业研究与探索及传统工科专业更新、迭代和升级研究;
3.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
4.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5.新工科建设进展、实施情况和实践案例研究。
五、实践教学研究
1.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管理方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与研究;
2.基于产出导向的实践类课程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
3.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4.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6.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建设研究;
7.基于专业集群建设需求的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研究与实践;
8.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
1.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的改革研究;
2.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3.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
4.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5.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6.适应OBE理念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研究。
七、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教学业绩评价机制研究;
2.教学团队建设与优秀教学团队形成机制研究;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4.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
5.实验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6.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八、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1.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研究;
2.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机制研究;
3.适应OBE理念的学校层面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长效机制研究;
4.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5.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管理与学生学风考风建设研究与实践;
6.建设资源共享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探索与研究;
7.鼓励大学生广泛开展阅读,实施阅读学分管理的机制与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
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研究;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研究;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5.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6.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保障条件研究。
十、其他
教师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自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