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思承伟志,首义文化启新章
--“口述历史与辛亥革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首义文化论纲》发布会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7发布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阅读次数:
2025年10月26日,值此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孙文与辛亥”——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暨“口述历史与辛亥革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首义文化论纲》新书发布会,于武昌首义学院成学楼106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此次盛会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与澳门辛亥·黄埔协进会携手主办,武昌首义学院等单位和团体协办。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武昌首义学院名誉校长马敏教授,澳门辛亥·黄埔协进会会长林园丁先生,湖北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陈芳、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张彦昌处长,武昌首义学院理事长金国华博士、校长李崇光教授、党委书记路海华研究员、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鑫教授、党委副书记李雪等校领导,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部分辛亥志士后裔和武昌首义学院师生代表。

会议上半场,由武昌首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鑫教授主持,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大会报告的形式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辛亥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海峡两岸及国际学术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各抒己见,碰撞思想火花,为辛亥革命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会议第二个阶段,举行了由武昌首义学院金鑫教授等著《首义文化论纲》新书发布会,发布会由澳门辛亥·黄埔协进会会长林园丁先生主持。
金鑫教授代表研究团队介绍了该书的创作历程,她表示《首义文化论纲》的出版仅是研究的起点,未来研究团队将持续深耕首义文化研究,推进系列丛书的写作与出版。研究团队将充分利用首义文化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汇聚更多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推动辛亥革命史研究向更深、更高、更广的维度拓展,促使首义文化形成更多具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助力“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首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武汉大学出版社聂勇军副编审代表出版社致辞,他表示本书创作团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拓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以鲜活文字为经,以科学论据为纬,借助图书这一载体,使首义文化及精神得以继续传播,必将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他评价该书的出版不仅是对伟大壮举的铭记,更是对首义精神的有力传承,实为出版界的一大盛事。
中国近现代史领域著名历史学家马敏教授在“谈《首义文化论纲》之价值”的讲话中,对《首义文化论纲》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书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和开拓精神,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文化视角深入探析武昌首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系统研究首义文化,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疑是一部开创之作、集大成之作。他从论述首义文化的内涵与特质、探析首义文化的历史渊源、揭示首义文化与武汉城市文化的关系、指明应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首义文化、思考如何推动首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五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该书的创新性及学术价值。马敏教授强调,本书的出版将激励师生持续投身首义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使首义精神和首义文化响彻江汉,传遍神州!
在自由发言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石建鹏、赵立先后发言。石建鹏博士从历史研究之门、文化传承之门、学术敬畏之门三个方面,分享了首义文化为其打开“三重门”的研究体会,并提出将以《首义文化论纲》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挖掘首义精神的时代内涵,从课程融合、实践转化、价值引领等三个维度践行“首义精神+”模式,让革命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强大动力。赵立老师则详细介绍了第五章“首义文化与荆楚文化”的撰写心得,他表示,作为首义教师,既拥有“首义”之名,就应践行“首义”之实,理应成为首义精神的研究者、秉承者、践行者,并指出首义文化正是荆楚文化在近代结出的最为壮丽的果实。
本次研讨会与新书发布会,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及辛亥革命先贤的深切缅怀,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首义精神的一次学术提炼与文化弘扬。与会教师一致认为,传承与发扬“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首义精神,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学界力量,拓展研究视域,让首义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思想光芒,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历史智慧与文化动力。
撰稿:欧阳依娜
审稿:李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