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三大精神”学习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07-03发布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阅读次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学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7月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会议室召开“三大精神”学习报告会。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武汉市委宣讲团成员、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海波受邀作专题学术报告。校长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王洪波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指导。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资源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黎海波教授以“弘扬‘三大精神’为‘支点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题,从“精神谱系的湖北标识”、“哲学三问与‘三大精神’”双重维度展开系统阐述。他强调湖北作为“三大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应强化支点意识,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在精神传承中持续汇聚。报告通过深情追忆大别山烽火岁月、回溯湖北抗洪壮举、重温抗疫斗争历程,深刻揭示了“三大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磅礴伟力。

王洪波教授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黎海波教授的报告主题鲜明、材料丰富、站位高远,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同时,他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学院教师应从历史维度认清“三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维度深刻理解“三大精神”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二是要深化学习研究。学院教师应准确把握“三大精神”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知往鉴今、抚今望远中拓宽筑梦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航道。三是要精心备课,特别是加强集体备课。学院教师应积极推进“三大精神”进课堂,实现学习贯彻全覆盖。

张瑾教授聚焦“三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问题,系统阐述了“融什么”、“怎么融”和“谁来融”的问题。她指出,在内容上需精准把握精神内核,找准课程契合点,实施差异化融入并激发情感共鸣;方法上应创新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如运用虚拟技术参观线上场馆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效;主体上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集体备课凝聚智慧,更要调动学生主性,引导其主动学习弘扬。

 

此次学习报告会深化了学院教师“三大精神”的精神本源和时代价值的理解,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学院将以此次报告会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三大精神”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转化,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精神动能。

                                                      撰稿:陶洁

审稿: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