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鑫一行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30发布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阅读次数:
为全面、精准地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状况,深入探究青年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细致了解博士教师招聘与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同时广泛收集听课巡查工作的反馈意见,4月29日下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鑫、人事处处长刘冬梅、教务处副处长雷敏一行来我院调研,学院院长、副院长、各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课程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等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资源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李资源院长代表我院向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出席本次座谈会的各位老师作简要介绍。金鑫表示,深入各院系开展调研交流工作,是学校发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任务,对于提高各院系学科建设水平、优化规划发展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指出,本次调研聚焦马克思主义学院,期望能借此契机,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马院在学科建设等领域的真实状况、既定发展战略以及独特学科特色。
李院长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方位发展状况,从学科建设蓝图规划、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精进、师资招聘与管理策略优化、高水平学术团队构建、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与愿景展望、学院自身建设与影响力拓展、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革新与完善、对外交流平台的搭建与学术互动深化、科研成果的培育与转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开展等多个核心维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
在介绍过程中,李院长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在党建工作引领、教学工作精进以及科研工作突破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并详细剖析了当前教师队伍结构的动态变化,尤其是青年教师群体的蓬勃增长态势。针对新学期的教学运行情况,他通过听课巡查,细致描绘了教学现场的整体风貌:教师备课严谨充分,学生精神饱满投入,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同时也不避讳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李院长指出,学院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与显著成效,离不开学校领导层的深切关怀与鼎力支持。展望未来,他表示,期望在学校持续不断的助力下,学院能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精准施策,有效弥补发展中的短板,全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学院教师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与成长舞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贡献力量。
张瑾副院长谈到了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学院教学队伍目前分为三个梯队:中坚力量、后备力量和新兴力量。中坚力量由具备十到二十年教龄的骨干教师构成,是学院教学体系的核心支柱,主要负责教学创新、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等关键任务。后备力量则是教龄在五到十年左右的教师,他们作为学院教学体系的后备力量,承担学校公开课、示范课以及教学竞赛等任务。新兴力量则是教龄在二到五年的年轻老师,他们以启发式提问和生活化案例为特色,教学激情饱满,受到学生的喜爱。
随后,参会领导们与课程负责人就专科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考试改革方案的优化调整、成绩评定构成及其具体执行细节等核心议题,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交流研讨。会上,雷敏副处长指出,为使考试方式更好地契合专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务处携手各学院,正积极探索专科课程考试方式的优化调整。 讨论过程中,大家共同探讨了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应遵循的规范准则,以及充分吸纳教师意见、强化师生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旨在通过这些举措共同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刘冬梅处长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展开了全面且细致的介绍。她深入阐述了教师培养体系及听课反馈机制的运行情况,旨在通过持续的教学能力提升与精准的教学效果评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刘处长详细介绍了教师外派学习与访学项目的相关情况,为教师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供了多元路径。此外,她着重提到了挂职锻炼这一宝贵机会,鼓励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针对教师学历提升需求,刘处长详细解读了学校新出台的政策,该政策大力鼓励并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最后,她就博士新政策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进行了逐一说明,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清晰了解政策导向,积极把握发展机遇。
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锻造与培育,精心雕琢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力聚焦学术科研水平的跃升,积极拓展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深度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实践。通过一系列多元化、系统化的有力举措,学院将全方位、深层次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迈向新高度。
供稿:黄珊珊
审稿: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