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次数:
2025年7月3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会在武昌首义学院成学楼拉开帷幕——“首义文化交流研习营”开幕式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以首义文化为纽带,为两岸同胞搭建起一座增进了解、深化情谊的桥梁。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新北市青年同盟促进会创会长陈茂嘉先生,湖北省台办邢军志副主任、湖北省台办交流处于建福一级调研员、湖北省台办交流处李䶮旻,武昌首义学院校长李崇光教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首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鑫教授、副校长邹星庐、党委副书记李雪、马克思主义院长兼首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资源教授,以及来自中国台湾参加首义文化交流研习营的15位代表、武昌首义学院首义文化研究中心骨干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部分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了此次开幕式。本次开幕式由学校党委书记路海华主持。
开幕式伊始,路海华书记做欢迎致辞。路海华书记代表武昌首义学院对莅临的领导、嘉宾及台湾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支持学校发展和两岸交流的湖北省台办领导致谢。路书记指出,首义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瑰宝,也是连接两岸同胞血脉亲情的重要纽带。此次交流之旅以文化为桥、以研习为媒,旨在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深化情谊、共续文脉、共谋未来。
会议第一项,武昌首义学院校长李崇光教授致辞。在致辞中,李崇光校长向远道而来的台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省台办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武昌首义学院长期以来积极推动两岸教育合作与青年互动,此次研习营旨在以“首义文化”为纽带,促进两岸同胞共话文脉、深化情谊。首义文化源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伟大的辛亥革命,蕴含着“敢为天下先”“敢于革新”“奋勇向前”的精神内核,这既是历史的馈赠,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基因。李崇光校长表示,通过本次研习营的共同学习和深度体验,两岸同胞定能在共同的文化根脉中找到共鸣,在文化交流中激发智慧,在深入互动中得到收获。
会议第二项,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新北市青年同盟促进会创会长陈茂嘉先生讲话。陈茂嘉先生表示,武汉这座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既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更是辛亥首义的起点,在历史纵深中,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惟有互相理解、彼此交流,才能让两岸青年真正心灵契合。他希望,两岸青年在本次研习活动中,携手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以民族富强为目标,增进交流、厚植情谊,共同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会议第三项,参加首义文化研习营的学生代表,来自台湾义守大学医学院陈妤昕同学发言。在发言中,陈妤昕同学说道,两岸教育虽特色不同,但均扎根中华文化土壤,武汉“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与台湾青年常说的“爱拼才会赢”异曲同工。两岸青年应当以开阔的胸襟和思维携手探索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之路,期望通过本次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建立长久友谊,以文化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共同书写属于两岸青年的时代篇章。
会议第四项,武昌首义学院学生代表李旭洋同学发言。他表示,首义文化交流研习营的开幕既是文化交流的盛事,更是两岸青年心与心相遇、情与情交融的珍贵契机。湖北的荆楚文化与台湾的闽南文化同根同源,两岸青年需汇聚智慧,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青春力量,愿此次活动成为连接两岸的纽带,让跨越海峡的情谊如长江奔涌不息,以青春的热诚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会议第五项,湖北省台办邢军志副主任宣布“2025年首义文化交流研习营”正式开幕,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标志着这场文化交流盛宴正式开启。
开幕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资源教授作了题为《从历史走向未来——让首义文化成为连接两岸交流的桥梁纽带》的专题报告。李院长详细介绍了首义文化研究的缘起、要义和价值。首义文化是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为核心,融合历史、革命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概念,其核心精神为“敢为天下先”,体现了推翻封建帝制、开创民主共和的历史价值。武昌首义学院校区原为清末陆军第三中学堂,同时又系武昌新军的马队、炮队驻扎地,因此传承辛亥革命之精神、深耕首义文化的研究武昌首义学院责无旁贷。如今,首义文化研究中心已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学校首义文化研究将开启新的征程。
李院长指出,首义文化研究的核心要义是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现实意义,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传承、弘扬首义精神,并将其融入现代社会和教育体系当中,使之成为人们前行的精神力量。对于武昌首义学院来说,研究首义文化还要致力于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首义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为学校的发展增添独特的文化底蕴。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首义文化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武昌首义学院通过深化首义文化研究,有助于传承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有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的影响力,有助于搭建起两岸学术交流的合作的平台,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使之成为连接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在报告最后,李院长以两岸青年的使命担当深切寄语两岸青年,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新时代,两岸青年要坚定守护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把中华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要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的绵长福祉,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坚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同心共创、接续奋斗,两岸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两岸青年要互学互鉴、同心同行,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的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会议最后,路海华书记作总结发言。文化是根、交流是桥,首义文化交流研习营,为两岸同胞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相信以“首义文化”为纽带,两岸同胞将进一步增进了解、深化情谊,携手共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供稿:张紫媛
审稿:朱曼